
作为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渠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,2020年起开始设立“原创探索计划”项目,旨在资助“从0到1”的原创性研究工作。研究内容由申请人自行提出,不限领域或方向,只需要两名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推荐即可,相关学部审查通过后,可获得1~3年的资助,每年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。
对加班费,即使签订了协议,同意公司不支付加班费,也不能被法律认可。单位只要违反了法定工作时间标准、超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,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。
迷迷糊糊接通后,对方又哭又喊地报喜。一听是找到了孩子,他也兴奋得睡不着,两个人又絮絮叨叨聊了起来,等聊完对方那边的情况,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小时。
张罗认为,无论是前期的大学生,还是后期的短途游客,在淄博置业意愿并不强。“至少当下,淄博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仍以本地客户为主。”他说。
网红营销那套,放在锦州烧烤上不行,原因很简单——得不到本地人认同。你问一个锦州人,“锦州烧烤哪家最好吃”,1000个人能给你2000种答案。唐鸡头、小国凤爪、晓波、老白、御烧烤……都知道“锦州烧烤烤一切”,每家的特色、口味各不相同,难分高下。
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(记者 孙自法)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和运行的、全球首个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专业科技机构——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(SDG中心)9月20日发布消息说,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“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”专项研究撰写的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(2023)》,当地时间19日在联合国2023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期间由中方发布。
这是中国科研团队连续5年发布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》,旨在用科技创新手段加快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,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实施。
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(2023)》封面和封底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供图
2023年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)实施中期评估年,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(2023)》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,研究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41个典型案例,提供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湖库水体透明度、风光资源等数据产品32套,弥补了SDG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,提升了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,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,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。
同时,根据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》 5年的报告成果及中国与联合国部分统计数据,分析了2010年—2022年中国以环境类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进展,首次实现中国所有环境类SDG指标系统全面的中期进展评估。其结果显示,截至2022年,地球大数据评估的98个指标中,中国有过半指标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。(完)
【编辑:张子怡】
发布于:施正荣简历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